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57章 156.车窗上的人脸(周末快乐) (第2/4页)
什么都缺,就是不缺东洋小鬼子,他们这玩意儿多的很,死点也是好的。” “行了,把这水漂子扔下去咱们赶紧上码头,不在水上吃饭了。” 经历这件水中浮尸之事,一行人压根没有胃口。 他们的帆船靠上码头。 一个繁华而混乱的世界呈现在云松面前。 大浦江的码头是一个小社会。 这里三教九流、人员复杂。 有挑着担子喊着‘好鲜云吞’的商贩。 有在秋风中光着膀子流着汗的扛包汉。 也有叼着烟斗、穿着西装、戴着眼镜的文明人。 有小火轮拉响汽笛轮番有序的靠上码头,也有大小船只正在发船离开。 云松他们的船刚靠上码头,一群壮汉横眉怒目急匆匆杀上来。 大笨象做好开打准备,然后引得窦大眼哈哈大笑:“干什么干什么?他们是来讨生活的。” 果然,汉子们蜂拥而至嚷嚷起来: “老板,我们和胜记的兄弟都是有力气的……” “用我们,我们大兵帮全是当过差的,能吃苦耐劳……” “我要价低、老板、大爷、掌柜的,找我吧,今天还没有开工,眼看家里头连晚上的嚼谷都没有赚上……” 窦大眼大声道:“瞎了你们狗眼,我们的货用得着你们来卸?你们插得上手吗?阿二阿三,竖旗!” 一面大旗顺着桅杆升起,云松曾经看过的那副对联又出现了: 八百里江河,恩波及沪;数千年真教,大道通天! 看到这面旗子围上来的汉子满怀敬畏的赶紧让开。 不远处有几个汉子正在掰手腕较劲,看到这面旗升起他们纷纷起身赶来:“咦,这是咱们的哪艘船?” 窦大眼一脚踢起一块木板飞向他们。 当头汉子劈手将木板砸碎,他瞪眼一看,面露惶恐:“呀,是的大眼哥回来了!大眼哥你可回来了!” “快回去跟掌教汇报,大眼哥回来了!” “大眼哥、大眼哥,你们怎么在这艘船上?张舵主呢?” 窦大眼一改之前在云松面前的憨厚朴实,他手背腰后、面目严肃,开口声音威严有力: “闭嘴!这种地方你们胡言乱语什么?都忘记帮规了吗?” 汉子们打了个哆嗦,有人谄媚的笑道:“大眼哥您别生气,这一趟你们走的太久,哥几个都担心你们呢,所以如今看见了您难免就兴奋了。” 窦大眼给阿二阿三使了个眼色。 阿二走到云松跟前说道:“道长,您诸位跟我来,我来给你们安排吃住。” 阿三则对着船老大说道:“你领着伙计们跟我走,我带你们去四马路好好耍一场。” 船老大和船工们闻言受宠若惊:“四马路?我们能进四马路?” 沪都有四条很出名的马路,分别叫一马路、二马路、三马路和四马路。 其中四马路名声独特,这条马路东西相向,它东段是报刊、书籍的出版中心,每天都有名记、作家、文化分子云集。 与之相邻的西段却是名妓坐家等待采花分子去宠幸,这里拥有全沪都最卓绝的风月场所,号称是沪都第一红灯区。 这是沪都青楼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地方,因为一条四马路,莺歌艳影的青楼女子与当代最先进的文化出版业纠缠在了一起。 众所周知,文人多是老色比。 失足妇女们与文人在一条街上,文人们下了班可以三五小聚喝个花酒打个炮再回家。 这种事怎么看怎么不正经,为了让它显得正经,文人们就用报纸去包装街上的风尘女子,就此,历朝历代、全国各地的失足妇女最羡慕的一幕出现: 四马路上的失足妇女被报业文人包装成了沪都时尚先锋,也成了全国嫖娼达人心中的胜地。 云松不是个老色比,但他也听说过四马路的风情,于是想去见识一下: “阿二施主你别误会,贫道是修道之人,色利于我如浮云,正所谓酒是穿肠毒药,色是刮骨钢刀,财是下山猛虎,气是惹祸根苗!” “酒色财气乃是我们修道之人的大敌,也是我们的软肋,今天我想挑战一下我的软肋!” 阿二冲他挤挤眼说道:“道长的意思我明白,但四马路有什么意思?一群让人**了的肉而已,我带您去百乐门,高档货都在那里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