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栀子半香 第52节 (第2/2页)
行人也有要事在身,他们各自道别离开。 一个男人叫住她,中英文夹杂地询问她是否可以替她与松月泊拍一张照片。 她用英文回:“当然可以。” 就在月斋旁的这座桥上,松月泊揽着她的肩膀,他们一起望向镜头,南栀的笑容明媚又灿烂,后来这一行人又一起合了影。 很多年以后,这几张照片飘洋过海来到两人手里,南栀看着照片,想起那一天她穿一件简单的豆绿色外衫,跟周围西装革履的先生们有些不搭。 当时所有鲜亮的颜色都变成了黑白,那些浮华都在岁月的洗礼中淡去,没有人再会追踪当时他们梳了什么发,穿了什么衣。 看到照片的第一时间,他们会被笑容吸引,甚至也会跟着照片中的人情不自禁微笑。 笑容不会褪色分毫。 第55章 知交 往后余生 南栀跟这一群西装革履的先生们告别, 转身往西校区走。 在一条巷子口,她看见一人靠墙坐在地上,手里拿着一根铅笔在本子上勾勾画画, 那人仰头看对面的木制建筑,她笑着走过去。 这是凌山岱。 她前天去帮江止善教授种月季花,也碰巧在街上遇到凌山岱, 还帮着他到处找木制古建筑, 两人在街上转了一天, 一无所获, 凌山岱满脸愁容:“这门课又要挂了!” 建筑系的赵猷先生是出了名的严格,据说有一年期末考, 他手下只有两名同学及了格。此后学生赠他外号——赵阎王。 及格的两名同学也被取了外号, 一个叫白无常, 一个叫黑无常,因他们都不是寻常人。 学生们虽替赵先生取了这样一个煞人的外号,可他们内心非常敬重他,他是真正做学问的人, 所以才这样严苛,学生们都明白。 他也有一段轶事。 他的女儿殒身在多年前的北平, 夫妻二人伤心欲绝,准备离开北平, 临行前在火车站捡到一名英国弃婴, 他们改变主意, 继续留在北平, 扶养他长大。现在这个英国弃婴说一口流利的京话,爱唱昆曲,对中国历史如数家珍, 前几年安南沦陷,他义无反顾参了军。 这段轶事还是凌山岱告诉她的。 彼时凌山岱长叹一口气:“山河沦陷,谁能置身事外?” . 南栀悄悄走到凌山岱身边,问他:“你画了多久?” 凌山岱停笔,对她道:“画了一天了!” 南栀顺势坐在他旁边:“那还要画多久?” “我才刚开始……” “……” 南栀看了眼他身边的纸团,同情道:“要不要先吃点东西?” 凌山岱没有抬头:“等我把这几笔画完。” 他边画边告诉南栀这个宅子的来历,还绘声绘色讲了一遍自己是如何找到它。 不一会儿,他将本子收起,起身对南栀道:“好了,走吧!” 两人在街上漫步,在一个拐角处又遇到了江教授,他提着一个竹篮正在买菜。 “腊肉怎么卖?” 南栀走过去问道:“您买腊肉坐什么?” 江教授猛然转头:“哎呀,小南栀,我正准备去找你们呢,月泊跑哪去了?我在月斋扑了个空。” “他有要事。” “那我晚点再去喊他,今晚来我家吃饭啊!” 凌山岱笑问:“是有什么喜事吗?” “那倒是没有,只是今日心血来潮。” 凌山岱接过他手里的竹篮道:“还有什么要买的吗?” “没了,剩下的我那院子里都种的有。” 江教授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座小院子里,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蔬菜,也种了许多花。 有一段时间他很穷,那一段时间所有教授们都很穷,他便每天坐在街边卖蔬果。 起初有学生认出来他,犹豫着要不要上前打招呼,毕竟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坐在街边卖菜……他怕损了他的尊严,谁知江教授看到了他,热情地喊:“快过来坐会儿!” 那名学生走过去坐在他身边的台阶上,江教授道:“我这菜卖得非常不错,这会儿都卖空了。” 确实如此,他面前只剩下一些菜叶子。 学生由衷赞叹道:“您厉害!” “可不是,卖东西就得在这热闹地儿,甭管买不买,逢人先喊。” 他小声对学生说:“这点尹良初他们就不如我,他们把摊子支在巷子口,哪有街边热闹!” “……” 学生没想到,尹良初先生也在卖东西。 他有些好奇,小心翼翼问道:“他卖的是什么?”